好家政找臨豐,讓您生活更輕松
臨豐服務熱線
0755-83121294首頁 > 新聞資訊
新聞資訊
今天我們來聊聊一個超有共鳴的話題:熊孩子。
小靜看過一則故事:有一個小男孩兒,三歲多,他最近干了一件“壞事”,他把一碗滾燙的菜湯倒進了花盆里 —— 這盆名貴的花,是他爸爸剛剛從花市里找來,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親自搬回來的!
爸爸怒不可遏,這小子太淘氣了,簡直就是個破壞分子!三歲的兒子看爸爸到處找笤帚,已經嚇得哇哇大哭了。這時媽媽沖上去拉住了爸爸,她說:“你別忘了,我們是在養孩子,而不是養花!”
媽媽的一番話,在堅定地提醒著爸爸:孩子和花,到底哪個更重要?更何況在沒有弄清楚他那么做的原因之前,就要開打,是不是在說孩子的自尊和快樂,還遠遠不如一盆花重要呢?
媽媽蹲下來幫孩子擦干了眼淚,輕聲地問:“寶寶為什么要把湯倒在花盆里???”小男孩抽泣著說:“奶奶說……熱熱的菜湯有營養……我想讓花長高高……”這下輪到媽媽流眼淚了,孩子愛花的一顆心啊,差點兒就冤死在爸爸的笤帚下了。
當然這是溫馨版的熊孩子,現實中確實有很多讓我們又恨又愛的熊孩子。貝比今天就看到了讓人啼笑皆非的留言,
◆ ◆ ◆ ◆ ◆
我上高中的時候,家里來了媽媽的同事,同來的就是現在所謂她的熊孩子。五歲,長得挺可愛的小男孩??梢粊砭筒煌?,一會兒要看電視,一會兒要吃的,過分的是他用呲水槍呲我家電視,我媽不好意思說,他媽只在旁邊笑嘻嘻地溫柔說,“貝貝,你別呲了?!薄鞍ミ?,這孩子,被我慣壞了”可手上沒有任何勸阻的行動。我在旁邊計上心來,我笑著對他說“貝貝,跟姐姐到姐姐書房來,我有個好東西給你?!彼宦牼皖嶎嵉馗鷣?。一到我的領地,趁他不備,我一把先繳了他的玩具槍,沖他鞋上呲了一槍,“不許胡鬧!不許哭。不然我打你!”“再呲水不?”“叫你再呲水!”我惡狠狠地教訓他,這孩子也是個紙老虎 ,一看他媽不在,立馬就不囂張了。收拾完我給他提了一對要求,最后給他一塊巧克力,“把眼淚擦干,出去不許給你媽告狀!聽見沒?” 等他把眼淚擦干回到客廳后,我一直密切的監視著他的舉動?!皨寢?,回家吧,媽媽,我要回家?!边@下小霸王變成了小兔子。 ◆ ◆ ◆ ◆ ◆
熊孩子終于坐不住了,嘟噥說,要不我還是出去吧。結果,女浴室里馬上有人冷笑了一聲,然后我接:那你趕緊吧,這么大個子還在這呆著!然后旁邊有個大媽說,這男孩是太大了?!?,我忍半天都要罵街了!比倆柜門都高,早超1米2的大男孩,他媽媽還帶到女浴室!什么媽媽!所有的女的不是背朝男孩,就是繞著男孩走,孩子媽媽連句客氣話都沒有!有人說,我們都無所謂,關鍵是孩子。我立馬接一句,就是,我們都怕孩子長成流氓!孩子媽媽竟一句話不說,后來孩子都自己出去了,孩媽竟還慢吞吞繼續收拾,完全不打算配合任何橋段。這樣的家長,女孩子的孩媽帶女孩在浴室怎么向自己孩子交代呢?!
◆ ◆ ◆ ◆ ◆
帶著我女兒(當時一歲多點)在游戲池里玩,一小男孩(目測四五歲)非要搶我女兒坐著的車,剛好我女兒不感興趣換了一輛,我就沒動,結果那男孩看我女兒換了就馬上沖過來又想要這輛,我女兒已經坐進去了他還想擠出我女兒,我看了一圈也沒有家長管,過去就惡狠狠看著這個男孩,小聲但兇猛的說他,妹妹已經讓你一回了,你再搶我就把你丟出去。男孩秒慫,馬上收腿走人,重點來了,他走開了但是我還很兇的盯著他看了一分多鐘,他回過頭來看到我還在盯著他,馬上跑遠了。
這也不是大事,但是教孩子越小教就越要有原則,采用的手段也越柔和,如果這是個再大點的孩子,估計打都沒效果。
◆ ◆ ◆ ◆ ◆
我父親零幾年從上海買的玻璃球,雖然讓我弄的有點劃痕,但還是喜歡!上次關系非常好的同事來家里,小孩要水晶球,母親知道我喜歡,肯定沒有商量余地的!畢竟父親送男孩子的禮物意義重大!母親沒猶豫,委婉的說:“這個禮物不能給你,哥哥非常喜歡”盡管孩子有些不高興,但是我很高興母親沒有絲毫退讓。之前遇到類似情況也是由我做主,家里的東西也算有主權的,更是尊重孩子。孩子都是自己家的,教育好孩子也教育好了其他家的孩子,更讓孩子感受到愛。 ◆ ◆ ◆ ◆ ◆
作為一名小學教師,每天都和熊孩子斗智斗勇。接觸得越多其實發現所有都不是孩子本身的問題,很多都是家庭教育的原因。熊孩子好解決,最可怕的是那樣無理取鬧的家長,一學期遇上一個真的很想和老師這份職業說再見
其實很多時候,“熊孩子”只是家長的家庭教育沒有做好,沒有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,原生家庭的責任首當其沖,所以面對這種情況,家長們應該怎么做呢?
①保持冷靜。不要表現出過多的憤怒、吃驚或覺得有趣,也不要嚴厲批評,更不要打罵,保持平靜、理性的態度。如果家長過于情緒化,那么不僅對這種行為會強化,而且更不利于幫寶寶恢復理智、穩定情緒。
②平靜地制止。至少兩個月之內,跟在他的左右,只要他舉手打人,就抓住他的手,面色平靜地將他引導到其他事情中去。
③教他解決問題的方法。在寶寶打人行為被制約后大哭大鬧時,你只需要平靜地坐在那里看著他。不要害怕寶寶哭,哭得多厲害都不會有事。等脾氣發完了,將他抱在懷里,用他能聽懂的語言,溫和地和他談論關于打人的問題,指出對方的感受,教給他可以具體怎樣用語言表達。在下次外出或交往游戲之前,事先提醒他,記得這樣去說。
④引導友愛的氛圍。很多寶寶是因為在公共場所安全感不足。家長在寶寶跟小朋友玩時,多多引導寶寶關注他人的友好和關愛,這樣既讓寶寶可以更加積極地理解他人的行為,也幫助寶寶心理上“防御、戰斗、逃跑”的那些神經變得更加放松一些。
熊孩子大多除了攻擊性比較強之外,還有一個特點是,不會正確地表達情緒。
比如,本來一個人在那邊玩的好好的,會突然大發脾氣,亂扔東西。其實這是因為他們希望獨立,希望所有的事情自己來做,那么如果無法實現,就會產生挫敗感。而那種挫敗感無法用語言表達,所以給他們帶來的憤怒、恐懼和不滿足,只能通過發脾氣、喊叫或其他過激行為來表達。面對這種情況,我們應該這樣做:
①做一個“發脾氣記錄”。每次發脾氣都記錄下發生的時間和寶寶遇到的事情。記錄一段時間,就可能會發現一些規律,然后我們可以想辦法,改變環境,幫助寶寶保持良好的狀態,避免出現這種“情緒高壓”的時刻。
②給寶寶一些緩沖。當寶寶在戶外玩得正盡興時,回家吃午飯的時間到了。當寶寶還在津津有味地看圖畫書時,睡覺時間到了……這些時候,都是寶寶情緒沖動的高發期。所以事先的商定、提前幾分鐘的提醒,都會起到很好的緩沖作用。
③接受寶寶的眼淚。當寶寶情緒低落或者歇斯底里時,不要急于變著花樣想辦法讓他安靜下來。先給他一點點時間,你可以說一些理解他情緒的話,替他說出他的感受,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做,只是靜靜地陪著他呆一會兒。
④指出行為界限。我們接納情緒,這不意味著我們接受過分的發脾氣方式。家長必須給寶寶指出,不高興時,不可以這么做,比如打人、損壞東西;可以這么做,打靠墊、說出來等等。如果寶寶特別小,家長可以發明一些手勢、表情或一些特殊的說法,在寶寶行為越界時提醒他。寶寶需要從小知道,有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,這會幫他提高自控能力、培養情商。
其實孩子并非生下來就是“熊孩子”,這和父母的教育相關,所以,哪怕你的孩子為了學習使用膠水,把自己的頭發粘成了大餅;哪怕你的孩子為了學用剪刀,讓你給他新買的牛仔褲千瘡百孔 —— 也請不要粗暴的指責他們,那樣只會讓他們不知所措并扼殺了他們的探索精神,請包容與正確的引導讓熊孩子變成“調皮的小天才”。
·END·